“我要告别所有的忧伤,于明天启程,我想,上帝一定在纽约……”1969年,哈里·尼尔森(Harry Nilsson)在那首著名的《我想上帝一定在纽约(I Guess The Lord Must Be In New York City)》中如此深情地唱到。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城市像纽约这样,在电影里被毁灭和拯救过那么多次。也没有一个城市像纽约这样,在歌曲里被人歌颂、赞美和怀念过那么多次。许多大牌的音乐人定居于此,他们用自己的音乐述说着这座城市。一座城市被多首伟大的歌曲簇拥着,流淌出它独特的声音。
自驾游起源于上个世纪的美国,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“Sunday Drive”,发展到后来成为自驾车旅游“Drive Travel”。说到美国自驾游,那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66号公路。美国小说家约翰·斯坦贝克在小说《愤怒的葡萄》里写过这样一句话:“66号公路是美国的母亲之路,也是一条飞翔之路。”66号公路(Route 66),被美国人亲切地唤作“母亲之路”。它东起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亚当街,呈对角线一路向西,横贯美国大陆至加州洛杉矶的圣莫尼卡太平洋海岸。
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,旅行是人们不变的憧憬。关于旅行的意义,你也许已经听过了无数的说法,也多次将这些意义赋予了行动。但小编我还是要说,对于身处银河系荒凉边缘、渺小太阳系内、一颗繁茂的蓝色行星上、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的我们来说,旅行的最大意义在于:在短暂的百年时光中,体验不一样的人生,证明自己的存在。
第一次知道马耳他的名字,来自于小说基督山伯爵。基督山逃出伊夫堡后,被一艘马耳他渔船所救,从此自称马耳他水手。保罗传教途中,路经马耳他,船只遭遇风暴损坏,就地修整了三个月,他的船只曾经停靠的港湾从此就被命名为圣.保罗,以此来纪念保罗传教的事迹,现在已成了当地居民夏季休假的主要居住地(据称马耳他人在岛上都有两套居所)以及假日酒店的聚集地。
圣地亚哥(San Diego),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最南端,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二大城市,也是美国第八大城市。自从1542年葡萄牙探险家胡安·罗德里格斯·卡布里罗首次探入这片天然良港,圣地亚哥就开始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因为有着四季如春的气候、美丽的海岸线、近百公里的沙滩和一百多个高尔夫球场,圣地亚哥一直被称作“美国最好的城市”(America's Finest City)。
小时候,我很喜欢读三毛的书。在她平淡而不失诙谐的文字中,蕴含着温暖的感动、隽永的情感。在三毛《我这样的人生》这篇文章中,她说她搬到了北非加纳利群岛,一个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的地方。在这里,她重拾了希望,重拾了信心,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。“与海为伴、与诗歌同行”从此便成了我的一个念想。
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《北京人在纽约》,里面有句经典台词,“如果你爱一个人,就把他送到纽约吧,因为纽约是天堂;如果你恨一个人,就把他送到纽约吧,因为纽约是地狱。”以前,我一直在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,后来慢慢的明白,纽约一直都是纽约,只是人或许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人。
很多冲着马耳他去的中国移民,也许看中的是简单易操作的移民身份和安全低价的投资。但是真正能让人们喜欢上马耳他这个国家的,有太多太多。 初入马耳他,淡黄色是它的主题色 不同于其他欧洲建筑的尖顶红瓦和明亮外墙,马耳他的建筑以平顶居多,而且建筑都是淡黄色的,让习惯了富丽堂皇的眼睛很有新鲜感。
首先,爱尔兰是一个议会共和制国家。英语为第一语言,是欧盟国也是欧元区。 在经济上,爱尔兰经济在欧洲名列前茅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,因经济发达赢得了“欧洲小虎”的美誉。 在教育上,400万人口的国家有着50所以上可以颁发本科以上学位的高等院校,平均每10万人就有一所,远远超过英国和澳大利亚每50万人一所,加拿大每40万人一所,同美国相当。